焦点访谈黑料热点吃瓜榜单:黑料热点事件最热榜单,揭秘最热事件内幕前行 好于预期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中国经济的表现备受关注。7月15日上午,国家统计局发布了今年上半年经济数据。上半年,我国有效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国民经济顶住压力、迎难而上,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向好。从发布的数据看,中国经济增长的速度和成色如何?外贸在关税冲击下稳住了吗?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是否在持续改善呢?我们来听听专家的解读。
先来看经济增速。初步核算,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660536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3%。分季度看,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4%,二季度增长5.2%。
今年以来,个别国家滥施关税,外贸首先受到影响。面对关税冲击,党中央有预判,也有预案,一系列政策密集出台,外贸企业也积极创新,开拓新市场。
今年上半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21.79万亿元人民币,创历史同期新高,同比增长2.9%。其中,出口增长7.2%,出口规模历史同期首次突破13万亿元。
上海财经大学校长 刘元春:今年上半年,外贸含金量非常高,我们整个贸易数据,特别是出口数据,在美国征收高额关税的时候,并没有出现原来很多国际机构所预测的负增长几个点甚至两位数的一些预测,而是出现了持续正增长。体现了中国在目前国际形势下,竞争力急剧上扬,而竞争力不是来自各种补贴,而是来自中国技术进步和规模经济带来的成本效益。
今年上半年,我国对美国进出口总值同比下降9.3%。面对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我们不断扩大“朋友圈”,构建多元化市场。今年上半年,我国对19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出口实现增长,对东盟、中亚、非洲等新兴市场出口增速都达到两位数。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WTO研究院院长 屠新泉:无论是对欧洲、其他发达国家,还是对非洲、拉美、亚洲等等这些发展中国家市场,我们的出口都在不断提高。其实在很多发展中国家市场的前景还是非常好的。现在,在外部环境巨大变化的情况下,我们积极开拓这些市场,不断取得新的突破。
面对外部冲击,中国外贸的韧性来自多元化市场的不断拓展,更来自“中国智造”的强大实力。今年上半年,我国机电产品出口增长9.5%,占出口总值的60%。其中,与新质生产力密切相关的高端装备增长超两成,代表绿色低碳的“新三样”产品增长12.7%。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WTO研究院院长 屠新泉:从这些年的发展来看,我们的机电产品内部结构变化非常显著,依赖劳动密集型优势的加工组装环节的机电产品占比在下降,但另外一些更加资本密集型的或者更加技术密集型的机电产品占比在提高。我们的船舶出口在世界市场上的份额不断提高,已经超过了日本、韩国,是这两年的一个亮点,包括像半导体、机器人、无人机等等,我相信这样的产业会越来越多,我们在机电产品领域的优势还会继续扩大。
说完外贸,再来看看内需,特别是消费。一段时间以来,有效需求不足一直是影响中国经济复苏的重要因素。2025年经济工作的重点任务中,摆在首位的就是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大力提振消费更是重中之重。那么,相关政策举措成效如何呢?
今年上半年,内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8.8%。其中,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超过24万亿元,同比增长5.0%,比一季度加快0.4个百分点,消费是促进经济增长的主动力。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副司长 王冠华:从上半年来看,消费市场的活跃度在提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了5.0%,比上年全年加快了1.5个百分点,二季度又比一季度有所加快。从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来看,内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接近七成,其中最终消费支出的贡献率超过了五成,这意味着我国的经济增长更多依靠内需,特别是消费拉动,这符合我们结构调整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也有利于提升中国经济的内生动力和稳定性。
在消费数据中,服务消费的增长是近年来很亮眼的一项。今年上半年,服务零售额同比增长5.3%,比一季度加快0.3个百分点。
色泽红亮的酱排骨、皮薄多汁的小笼包、个大肥美的天目湖鱼头,是不是很有食欲?这是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也就是“苏超”举办地为球迷们准备的美食市集。今年,“苏超”爆火,东道主们也抓住机会“花式宠客”,不仅有特色市集,一些景区还可以免费玩儿,吃饭、住宿、购物也有折扣,单一的“门票经济”链条被拉长,给游客更全面的消费新体验。
体育、文娱、旅游等新增服务消费需求巨大,跟着赛事去旅行,去一线城市City Walk,去偏远的县城、乡村体验风土人情……文旅消费火热,加上新技术新场景加持,带动服务消费不断提质升级。近年来,我国服务消费占比不断提高,但仍有较大增长空间。
上海财经大学校长 刘元春:目前,服务类消费占整体消费44%左右,美国这个数据达到了70%以上,与我们发展水平相当的一些国家,服务类消费占60%。要弥补这样的缺口,我们可能需要在供给和需求两端做文章,特别是在一些娱乐性和精神层面的服务类消费,要有更大的进步。
今年上半年,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5.1%,其中,升级类消费增速不断加快,新的消费模式和业态也带来不少新亮点。
今年,中国原创IP拉布布火爆出圈,让另外一种新消费的兴起进入人们视线,那就是情绪消费。潮玩、宠物、特色绿植等等,如今,越来越多人愿意为这些能给他们带来情绪价值的东西买单,这就是情绪消费。今年“618”,相关消费大幅增长,正成为新的风口。
商品消费的增速背后,大家熟悉的以旧换新政策依然是强大助力。今年以来,以旧换新相关商品销售额已经超过1.4万亿元。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副司长 王冠华:在提振消费的同时,以旧换新政策也促进了消费升级和产业转型。以旧换新有助于推动更多高品质的耐用消费品进入居民的生活,比如高能效等级的家电、智能家电受到消费者青睐,智能、绿色的消费新趋势也有助于倒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开发更多有竞争力的新产品,从而进一步提升供给结构对于有效需求的适配性。
多年来,我国一直在持续推动经济转型升级,依靠内需和创新驱动共同推动经济增长的新格局正在形成。
今年上半年,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9.5%,增速快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3.1个百分点。在这9.5%的增长背后,有一个行业今年格外引人关注,那就是机器人。目前,中国机器人产业位于全球第一梯队,其中工业机器人更加成熟,已经连续11年保持全球最大工业机器人市场地位,而业内人士认为,今年,人形机器人也可能迎来量产元年。
从蛇年春晚上扭起大秧歌,到参加半程马拉松赛,从骑自行车到踢足球,今年,人形机器人可谓出尽了风头。不过,在观众猎奇的同时,人形机器人已经加速向工业、商业服务、家庭应用等领域渗透。
上海财经大学校长 刘元春:人形机器人从2024年亮相年,到今年的量产年,到明年商业化年,这种变化一方面得益于整个AI技术上的突飞猛进,使人形机器人在整个生产端的作用开始具有相应的实质性的作用,第二是政策推动,第三是场景支撑。这几种力量的作用下,人形机器人能够在中国的生产领域、服务领域取得非常卓越的成就。
不仅仅是人形机器人,今年上半年的经济数据中,有很多都在侧面印证,中国的新质生产力正在不断培育壮大,新动能正在加速转化为新的增长点。比如,3D打印设备、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产品产量同比分别增长43.1%、36.2%、35.6%。各地加快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近10%。
上海财经大学校长 刘元春:在供给端我们的亮点频发,这个亮点不仅仅是工业增加值、服务业增加值保持超预期的速度,使我们整个GDP的增长速度比预期要高,更重要的是它在新质生产力的促进上面,展现出新的态势。我们大量高新技术的生产不是昙花一现,而是有坚实的技术基础和需求基础,从而使它们产生了整个场景性的提升,是整个时代量级的一种新现象。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副司长 王冠华:展望下半年,我们既要做好应对困难和曲折的准备,更要看到发展和前进的主流。在抵御风险攻坚克难的过程当中,中国经济积累了坚实的家底,也形成了自己的独特优势。当前,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大势不断得到巩固和拓展,畅通国内大循环还有很大的潜力,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也在持续发挥效应,这些因素都有助于保障下半年中国经济稳定运行。
上半年,中国经济交出了一份含金量非常高的成绩单,为完成全年预期目标打下了扎实基础。在全球经济复苏乏力的背景下展现出中国经济的强大韧性。中国一直在坚定不移走科技创新、产业创新之路,以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确定性应对外部不确定性就是我们抵御外部压力的最大底气。随着各项存量政策和增量政策共同显效,我们有信心、有能力把外部冲击的不确定性和不利因素影响降到最低,推动经济持续健康高质量发展,实现“十四五”圆满收官。